一、產品簡介
衛生紙是指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次性廁用生活用紙,原料通常有木漿、草漿(麥草漿、葦漿、蔗渣漿、竹漿等)或廢紙漿等,產品要求具有良好的柔軟性、強度和吸水性,并要求衛生,以保證消費者身體健康。
我國衛生紙執行強制性國家標準GB20810-2006《衛生紙(含衛生紙原紙)》,該標準規定了定量、亮度(白度)、橫向吸液高度、抗張強度、柔軟度、洞眼、塵埃度、交貨水分等技術指標和細菌菌落總數、大腸菌群、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等微生物指標,同時規定原料按《一次性生活用紙生活加工企業監督整治規定》(國質檢執[2003]289號)執行,可以使用原生纖維、回收的紙張印刷品、印刷白紙邊作原料,不得使用廢棄的生活用紙、醫療用紙、包裝用紙作原料,使用回收紙張印刷品作原料的,必須對回收紙張印刷品進行脫墨處理。目前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及歐盟、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均沒有制定專門的衛生紙產品標準。美國、日本、韓國、南非等國家制定有產品標準,但主要是對衛生紙的物理性能要求做出了規定,其中,美國強制性要求衛生紙含有50%回收纖維,目的是促進廢紙再循環利用和降低環境污染。只有中國臺灣地區的標準對化學藥品、顏料及染料的衛生要求做出了規定。對比而言,我國的衛生紙國家標準從產品使用性能、原料及微生物指標三個方面對衛生紙的質量提出了要求,其中微生物指標是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標準所沒有規定的。因此,我國衛生紙國家標準相對于其他國家和地區是一個更為嚴格的標準,符合我國衛生紙國家標準的產品應該是安全可靠的。
二、關于衛生紙生產中使用化學助劑的問題
生產衛生紙的主要原料是植物纖維,衛生紙在使用時需要有一定的吸水性、柔軟性和較好的干、濕強度,為了達到和滿足這些性能要求,在衛生紙抄造過程中需要加入一些化學助劑,主要有濕強劑、干強劑、分散劑、柔軟劑等。這些化學助劑一部分屬于天然聚合物,無毒無刺激性,如淀粉類干增強劑等;一部分屬于合成或高分子聚合物,根據歐洲化學品管理署(ECH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等發布的化學品安全數據,這些合成或高分子聚合物中,除個別化學助劑外,國內外對其他化學助劑還沒有相關的安全性評估資料。由于在衛生紙抄紙工藝中,紙漿需稀釋到0.25%~0.5%的濃度,上述化學助劑多為水溶性物質,在抄造過程中使用量較少,用量均不超過2%,再經過脫水和烘干流程制成衛生紙時,這些化學品在衛生紙中的殘留量已非常低,正常使用時與皮膚接觸的情況下轉移量也非常小,通常認為正常使用過程中對人體是安全的。在使用廢紙原料生產衛生紙時,需要加入脫墨劑和漂白劑進行脫墨和凈化處理,經過脫水和烘干形成衛生紙時,脫墨劑和漂白劑的殘留量已非常低,正常使用中不會對消費者的健康產生影響。
三、關于衛生紙中熒光增白劑的問題
熒光增白劑是一種熒光染料,在紡織、造紙、洗滌劑、塑料等行業中廣泛使用。在造紙工業中加入熒光增白劑可以改善紙的外觀,使紙張潔白,并可以降低紙漿漂白的成本,減少能耗,減輕對環境的污染。造紙行業中文化用紙、印刷紙和紙板等產品生產中均需加入熒光增白劑,用量一般為0.05%~0.2%。我國紙張中也有部分品種限制加入熒光增白劑,如與食品直接接觸或用于食品包裝的食品包裝紙及紙容器、卷煙紙等。生活用紙中紙巾紙、衛生紙國內外尚未對熒光增白劑的添加做出限制。我國衛生紙產品中含有的熒光增白劑,一個來源是企業為了提高產品白度在生產過程中添加了熒光增白劑。另一個來源是企業使用廢紙作為生產原料,廢紙中本身就含有熒光增白劑,在進行廢紙處理時無法完全脫除廢紙帶入的熒光增白劑而殘留在衛生紙產品中。針對長期使用含熒光增白劑的衛生紙可能致癌的媒體報道,通過對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環境保護署(EPA)、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歐盟聯合研究中心(JRC)、歐洲食品安全局(EFSA)等權威機構相關研究結果的查詢分析,目前國內外對衛生紙中使用熒光增白劑是否會對消費者健康造成危害缺乏相關的研究數據,國內外衛生紙生產中均未明確禁止使用熒光增白劑。
四、關于采用燃燒方法辨別衛生紙質量的問題
紙漿、紙張主要由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木素構成。纖維素屬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由葡萄糖基構成,半纖維素是一群復合聚糖的總稱,是低分子量的聚糖類,木素是復雜的芳香族聚合物,這些物質在高溫的作用下會發生熱裂解,并產生焦油狀產物,焦油狀產物是由于再聚合或低聚物裂解而形成的。通過對紙漿、不同的紙張及衛生紙的燃燒試驗看,紙漿中未加入任何化學品,燃燒后產生黑灰和焦油狀物質;純木漿抄造、不加任何化學助劑和熒光增白劑的紙張,燃燒后也產生黑灰和焦油狀物質;而復印紙中因加入了較多的填料,燃燒后卻產生較多的灰分,產生的焦油狀物質反而很少。因此,根據衛生紙燃燒后是否產生“油漬”來判斷衛生紙質量的方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