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久前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互聯網+”計劃。一時間互聯網與傳統產業融合,成為了從朝堂到坊間熱烈討論的話題。然而,所謂的互聯網+傳統產業的發展模式,其實早已出現。大到粉絲營銷的小米手機,小到有著愛國情懷的黃太吉煎餅,都可謂在傳統行業中嵌入了互聯網基因。
然而近日筆者發現,在日用快消品行業,也醞釀起了一場互聯網顛覆傳統的戰爭。肥皂、衛生巾等不被人關注或令人難以啟齒的產品,在一批敢想敢干的年輕人手里,煥發出了另一番色彩。在互聯網+甚囂塵上的當下,這些快消品有著怎樣的現狀,與傳統快消品有著怎樣的區別?為此筆者深入深圳某互聯網衛生巾公司進行了解。
深圳八零贊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是一家定位生產互聯網衛生巾的年輕團隊。公司團隊11名成員,平均年齡25歲,入駐在某較大投資公司平臺之上。初見團隊創始人天成時,他正和他的伙伴們討論新一代輕生活衛生巾的改進細節。“我們的輕生活衛生巾每一代產品量小,迭代快,可以及時將用戶反饋的不足彌補,這是傳統巨頭們所做不到的。”天成一邊說著,一邊向筆者展示輕生活與其他品牌衛生巾的品質差異。快速迭代產品既可以不斷提高產品的質量,提升用戶體驗,同時還可以在新產品中植入用戶反饋的元素,給用戶帶來參與感和成就感。“我們的輕生活衛生巾不是自己研發生產的,是我們的用戶粉絲共同打磨出來的,你自己設計的東西,你自己肯定喜歡啊!”天成自豪的說道。的確這就是所謂的在互聯網時代下,注重用戶的參與感和產品“小步快跑”的精益創業法。
據天成介紹,輕生活衛生巾所使用的所有材質都是目前國內好的,生產工藝也十分考究,然而輕生活產品品質并沒有成為他們營銷的大噱頭。“雷軍之前說過,他很喜歡同仁堂門口掛著的那幅對聯——‘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在我看來品質不是噱頭,而是根基,沒什么值得炫耀的”天成如是說。用好的材質,進行快速的迭代生產,這就是互聯網快消品的精髓。
除了產品品質做到極致,為了擴大用戶數量和黏性,增加品牌的認同感,輕生活還圍繞品牌理念和用戶定位打造了微博、微信公眾號和微信群。“我們的輕生活微信公眾號會定期向用戶推送我們的原創內容,包含有趣的視頻、圖片、文章,還有很多小貼士和送出的福利,通過這些內容,用戶不僅能感受到快樂還能有便宜占。所以平臺上的粉絲一直很活躍”。說罷,天成拿出手機向記者展示著公眾號。除了公眾號,輕生活還有一個粉絲專屬的微信群,在管理人員和主持人的組織下,大家會經常在這里進行話題討論,相互交流。
雖然與傳統衛生巾產品相比輕生活衛生巾在產品和營銷上都有諸多改變。但是從筆者觀察來看,輕生活衛生巾每天的銷售量并不大,基本穩定在200盒左右,即便是這樣的銷售量,在互聯網衛生巾里也算是多的。而縱觀整個互聯網快消品行業,也大有“曲高和寡”之勢。
在筆者看來,所有行業進行互聯網的改造是大勢所趨。但不同行業由于自身性質不同,互聯網改造步伐也有快慢差別,而快消品則是一個“慢腳步”行業。究其原因有以下幾點:
1.快消品本身缺乏炫耀屬性,導致人們對其沒有太多要求和產品缺少溢價空間。不同于汽車、衣服、包包等,衛生巾作為及其隱私的快消品,即便再好也沒有炫耀的資本和習慣。所以如何提高這一屬性,是個關鍵。
2.買衛生巾和買書、買衣服等其他產品不同,衛生巾總是在需要的時候才被女性想起,而不需要的時候毫無價值。因此,如果不能準確預知女性在什么時候需要,并及時出現,我想衛生巾即便是再有情懷,也不會戰勝樓下超市的傳統衛生巾,畢竟遠水救不了近火。
3.衛生巾不同于殺毒、游戲等軟件,可以通過互聯網傳播,它是實物,需要落地的體驗。因此,如何把產品放到更多用戶手上,讓用戶感受到,我想這也是一大考驗。
綜上所述,在筆者看來,以衛生巾為代表的互聯網快消品想要顛覆傳統快消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用持續的內容和讓利積累起一部分用戶。同時等待互聯網大數據、物流等進一步發展,從多維度改變人們使用快消品的習慣,也許快消品的風口就在不遠處。